[天幕]皇帝聊天群 第49节

作品:《[天幕]皇帝聊天群

    【秦念:君王昏庸到一百的程度, 没有天灾也会亡国;而当灾害本身已经达到甚至超过一百,那君王就算不是昏君,也很容易亡国。】

    没有引经据典,甚至没有引用过去的历史。

    秦念说得极为清晰易懂,就连从未读过书的黔首们都能理解。

    十二名皇帝当然更能理解其所言。

    甚至发现秦念之言,比起儒家的天人感应更有道理。

    ………

    “如何预测天灾?”

    诸多帝王皆有此问,然而都被天幕以规则二阻拦。

    尝试多次无果后,李世民只能叹道:

    “何日以秦念为话题?”

    【刘彻:天灾无法避免,天灾导致的亡国是否为天意?】

    【秦念:昏君会加重灾害的程度, 而明君可以削减——比如你要是放着黄河决堤不管, 之后的旱灾蝗灾也全都不管, 再多打几次败仗,那应该也能达成亡国之君的成就。】

    【刘彻:……】

    虽是无言,但刘彻对于天灾的疑惑已经解开。

    而后世之君,则是能从秦念所言想到相关的亡国之君——

    王莽、隋炀帝杨广。

    【刘彻:垂拱而治是明君, 还是日昃不暇食为明君?】

    秦念确定了。

    从刘彻的追问可以看出他想问的就是天人三问。

    天人三问第二问:治国之道应该是虞舜那样垂拱而治还是周文王那样日昃不暇食?明君的治国之道为什么有所不同?朕努力治国为什么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

    董仲舒的回答则是国情不同则治理的方式不同——这话看似和法家的“治世不一道, 便国不必法古”很像, 实则不然。

    因为董仲舒的意思是古代圣王有劳逸两种治国的状态,后世的皇帝应该按情况选择效仿。

    说到底还是崇古。

    就很难评。

    【秦念:首先排除垂拱而治,什么都不管的皇帝要来何用?】

    刘彻早就知道秦念说话极为难听。

    却没想到能难听到这种地步。

    什么都不管的皇帝要来何用——

    虽然刘彻也不赞成垂拱而治,不然他继续采用黄老之学的无为而治即可。

    但垂拱而天下治,一直都是明君典范。

    却被秦念说成“要来何用”?

    【李世民:垂拱而天下治, 并不是说君王什么都不治理, 而是任用贤能的臣子, 虽垂拱但天下可治。】

    【秦念:那为什么不直接让贤能的臣子当皇帝呢?】

    【李世民:……】

    李世民被问懵了。

    这位秦皇知道自己在说什么吗?

    天幕面向天下百姓,他知道此言会造成怎样的后果吗?

    【刘彻:君是君,臣是臣!】

    刘彻也没想到秦念居然会说出这种话。

    他难道不怕这会致使臣民以此为据行谋逆之举?!

    【秦念:你有资格说这句话?】

    【刘彻:……】

    秦念这么一反问,刘彻就想起高祖曾是秦吏。

    刘彻后知后觉地发现,他似乎不应该以天人三问询问秦念。

    否定天意,否定君臣。

    这秦念根本就不像正常的皇帝!

    而原因——

    刘彻望着天幕的神色有些复杂。

    三境强敌,我为夜郎。

    秦念面临的局面,或许比他所设想的还要严峻。

    严峻到无暇顾及皇室传承。

    【秦念:在朕看来,不管以什么方式治国,能强国富民者就是明君。】

    【秦念:反过来,国家有无这个君王都一样,甚至有不如无,那要这个君王有何用?】

    【朱元璋:此言为动乱之源。】

    【秦念:为何动乱?是自认选定的继承人有他没他都一样、还是有不如无?】

    【朱元璋:……】

    秦念立于不败之地!

    怼爽了。

    也就只有附带天幕的皇帝聊天群能这么玩。

    有天幕设定,所以聊天内容向天下公开,所以每次发言都要顾及对天下人的影响。

    是聊天群,所以再怎么嚣张,也没人能拿她怎么样,就算是跟她吵架也不能让“臣子”代劳,只能“正主”自己上。

    有禁止谎言的设定,那就不能昧着良心说话。

    她站在现代人的立场上,当然能怼得“封建皇帝”哑口无言。

    这属于意识形态的降维打击。

    秦念其实不清楚这种怼人符不符合甲方的要求。

    但她没忍住。

    她没必要在一个现代的聊天群里、站在封建帝王的立场说话。

    既然甲方花两千的日薪找她,又没规定不能怼“皇帝”,说不定这就是甲方想要的效果?

    秦念在电脑文档上补充自己的新人设:

    造反上位,但没有忘记曾经是民的本心。

    【秦念:董仲舒说:“尧崩,天下不归尧子丹朱而归舜。舜知不可辟,乃即天子之位,以禹为相,因尧之辅佐,继其统业,是以垂拱无为而天下治。”】

    【秦念:既然喜欢以儒治国,那这话不也可以理解为“当臣子比君王之子更得天下民心时,就应该禅让给臣子,以达到垂拱而治”吗?】

    董仲舒执笔之手顿了一下。

    轻叹一声后,继续记录。

    他这句话的本意,是回答治国之道为何有逸劳之殊。

    尧为圣王,故而天下大治,舜只需要继承尧的基业,垂拱无为也可天下大治。

    纣王无道,天下混乱,所以周文王忙碌于安定天下。

    面临的情况不同,所以治国之道有安逸忙碌之分。

    但后世秦皇赋诗断章,只取“尧禅让舜”之说。

    可即便是赋诗断章,正如“三分天下取其二的至德之臣”不会被君王接受那般,君王也不可能接受“禅让贤臣”之说。

    【刘彻:尧禅让舜。】

    刘彻没想到这句话竟然未被天幕所阻拦。

    他突然这么说,是因为秦念所说“天下不归尧子丹朱而归舜”应属于“与话题无关的历史事件”。

    为何没有违反规则二?

    这四个字吓了秦念一跳。

    原来她误解了扮演刘彻的打工人!

    先前刘彻追问天意,既是不能违反他自己的人设,也是在示意她赶紧找补,并在之后用“你只是不信天意”圆上她的找补。

    这次也是以“尧禅让舜”提醒她:

    又违规了!

    尧禅让舜是典型的历史事件!

    【秦念:说尧禅让舜不会违规,因为它根本不属于历史事件,它属于故事。】

    大多数正史的记载都是尧禅让舜。

    但《竹书纪年》的记载是尧晚年德行衰微,被舜所囚禁;舜又流放了太子丹朱,夺权上位。

    秦念更喜欢后者的记载,但目前的主流还是禅让制。

    刚才怼得太爽,不小心违反规则。

    她只能假装自己所处的后世已经确定禅让为假、《竹书纪年》的记载才是真实历史。

    这样应该可以糊弄过去。

    ………

    尧禅让舜不是历史是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