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幕]皇帝聊天群 第93节

作品:《[天幕]皇帝聊天群

    农民没有土地,就是覆舟之时!

    【秦念:内库烧为锦绣灰,天街踏尽公卿骨——这是唐末诗人所作之诗,也是你李唐的皇室与权贵应得的下场。】

    这又关系到史实,秦念又去敲了甲方,确定不违规才发出来。

    可惜了,九个皇帝轮一遍,轮不到唐僖宗时期的黄巢起义。

    【朱元璋:……饥民求生耳。】

    朱元璋是自言自语,此言却现于天际。

    这话也是他想对唐太宗所言。

    他将唐太宗视作明君典范,认为大唐亡于宗室孱弱,故而决定分封诸王。

    可当秦念将唐亡指向黄巢起义,并认定唐亡于治国理念出了问题、错在剥夺对子民的授田时,朱元璋发现这话居然更有道理。

    他为何要反元?

    因为活不下去。

    黄巢为何能率众起义?

    也是因为百姓活不下去。

    权贵兼并土地与人口增加,致使授田亩数连年减少,流民连年增加,均田制名存实亡。

    唐玄宗不得不以募兵制代替府兵制,酿成安史之乱。

    安史之乱后,土地兼并越发严重,百姓无立锥之地,就有了黄巢起义。

    大唐也因此亡国。

    朱元璋此刻只觉心悸——

    大唐竟是亡于唐高祖之制,那大明会是亡于何制?

    【李世民:饥民……原来如此,原是如此……】

    民不能活,故而烧尽皇室内库、踏尽公卿之骨!

    李世民大恸。

    不是为李唐皇室而悲,而是悲于无数饥民!

    土地不足,就剥夺对子民的授田,这是始于太上皇,但他李世民沿用此制,还在秦念劝阻时认为此举有利无弊——

    果真是他的治国理念错了!

    【李世民:朕将逐步取消对女子授田的限制。】

    之所以是逐步,是因为此政施行六年,已无过多余田可予以女户。

    李世民看向秦念给出的三个方法:

    开疆拓土增加可授田的面积,然漠北之地并不适宜耕种,以后必然要征伐的西域同样不适合。

    控制人口的增加,这一条李世民不愿考虑。

    没有人口,以租庸调获取的赋税就会减少,而对外扩张需要更多的人口与赋税。

    那就只剩下阻止权贵豪强兼并土地。

    比如强制移居。

    李世民以前不这么做,是信了儒家之说,认为强迁世家豪富非仁君之举。

    如今看来,仁君的结果只会是民饥国亡!

    【李治:朕亦随阿耶之制。】

    李治原本还在犹豫。

    他虽制定《唐律疏议》,阻止口分田的买卖。

    但他制定此律,就是因为权贵豪富兼并土地的情况已经相当严重。

    甚至授男子的田已经达不到原本的亩数。

    再授女子田,恐怕情况会更加严重。

    “陛下,先帝、万民都在等你的答复。”武照轻声提醒。

    李治只得尽快作出决定。

    既然土地兼并是亡国之因,那他就不该再容忍权贵豪富这般施为。

    【秦念:你爹比你长寿得多,风疾发作得晚,那是因为有你替他负重前行。】

    【李世民:……?】

    李世民正思索国事,秦念突然将话题拉回风疾,竟是让他有些茫然。

    啊?

    【秦念:所以你的当务之急,就是尽快将李治培养起来,让他替你负重前行。】

    【李治:……】

    李治的无言以对,是因为他的风疾六年前就发作了,那时他才三十三岁。

    阿耶是贞观二十年开始发作。

    那时阿耶四十八岁、自己十九岁……

    他的病情比阿耶更为严重,现在秦念却是在劝阿耶让他尽快替父“负重前行”?

    但为父分忧本就是人子之责,李治也不愿出言推脱。

    【李世民:……雉奴现在才三岁。】

    看着哭得眼睛红红的雉奴,李世民当然不忍。

    他怎么忍心让雉奴背负他的责任?

    风疾为遗传,若是他早早让雉奴治政,雉奴亦风疾提前发作,当如何是好?

    ………

    不知为何,看到“雉奴才三岁”这句话,武照竟有点想笑。

    她强忍笑意。

    不好在大庭广众之下,让陛下难堪。

    【秦念:那就等他再长大一点,就早点带去旁观上朝以提前熟悉政务。有太子分担国政,你的风疾应该不会在贞观二十年左右发作。】

    武曌觉得秦念似乎意有所指。

    显庆五年,高宗因风眩头重,目不能视,故而让她决断政事。

    【李世民:这……还是不妥。】

    【秦念:你也就现在觉得不妥。历史上你就是让十六岁的李治旁观上朝。等李治十七岁就让他留守定州,自己跑去讨伐高句丽,留下李治整天啼哭,哭着把政务办妥了。】

    【李世民:……】

    【李治:朕只是在阿耶出兵之前,央求阿耶飞驿递信。】

    【秦念:人还没走你就“悲啼累日”,朕不信你写信的时候没有偷偷哭。】

    【李治:……】

    刘彻眉头紧皱。

    这唐朝的皇帝至于如此父子情深?

    这李世民就不怕李治谋反?

    他自己就是杀兄囚父上位,前太子李承乾也预谋造反,怎么还敢亲征并让太子治政?

    这整日啼哭的李治更是毫无威仪,偏偏排名却那么高。

    ………

    李世民又红了眼眶。

    雉奴原来这么依恋他。

    他对雉奴的照顾还是太少了,三子中就以雉奴与他相处得最少。

    看到陛下望向雉奴的目光,长孙皇后暗自叹气。

    惯子如杀子,她还是得多劝劝陛下。

    【秦念:此外风疾需要禁酒、禁重盐、禁腌制食物、禁熬夜。】

    【秦念:早睡早起,每日锻炼,中午午睡一个时辰,每日办公不要超过四个时辰,少操心。】

    【李世民:……谢秦皇指教。】

    看着那一串的“禁”,李世民现在知道李泰的心情了。

    尤其是禁酒……

    唉。

    秦念于天幕道出此事,恐怕以后文臣武将就会阻止他饮酒。

    更别说爱他的至亲。

    【秦念:突然想起一件事。史书记载你娶了你弟李元吉的王妃,在长孙皇后死后很宠爱这个弟媳,还打算立她为后?】

    【刘彻:哦?】

    【刘邦:嘶……】

    长孙皇后面色剧变。

    什么?!

    然而李世民的脸色比她还要难看。

    【李世民:绝无此事!!!】

    【秦念:你还年轻,说了不算。李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