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6章

作品:《[历史同人] 在西汉庖厨养娃

    好在田氏不通文墨,信服了,甚至说:

    “这都还是其次,这字就是那些苦读多年的太学生见了摊前的木牌子,也没有不夸的,足见是我女儿天分好,才多久就有这样的功夫了,若也能治学为官,少说是三公九卿级别的!”

    听的季胥一阵心虚,总之田氏信服了就好。

    她如今的厨艺,也推说是在宫中为奴时偷学的,田氏没有不信的。

    甚至到外头去说,她女儿在娘胎里就会拿厨铲了,是得神仙指点过的,打小就有天分,如今这“卤”,都是她女儿自个儿琢磨出来的,别人越夸她女儿有能为,她越是受用。

    一家子穿了不怕水的木屐子,向交门市去了。

    田氏驾车,季胥坐在车前,后面放的是盖好的双耳陶盘。

    她们孩子不好坐,跟着车走过去,一路都兴高采烈的,叫唤道:

    “卤食,卖卤食欸——”

    巷子里的孩子们闻声而至,一路伴着吆喝,惹的路人问:

    “卤食?何为卤食?”

    “季氏独门卤汁浸煮为卤,吃着香透里肌,咸鲜回甘,鸭掌、鸭头也有,猪肝猪耳猪蹄也有,妹妹买回去,就酒下饭都是极好的,我的这些孩子们,也都是爱极了的,吃了追着还要呢。”

    田氏说的那妇人动心了,当街就说要看看。

    “我家那口子好吃猪肝,每年都要做十来斤的腊肝,就是外头的切肝也不知买了多少了,倒不曾吃过卤肝。”

    田氏前后张望了,将车勒停在路边。

    季胥用匕首片了点卤猪肝给妇人尝。

    这妇人细嚼了,只觉入口即化,未咽先滋,点头道:

    “这卤肝好,给我来一份!”

    季胥的手是洁净的,搬了刀俎来,现切了一份,盛在妇人的食箪里头。

    这附近百姓到交门市去买熟食,都会自己携了食箪,就是遇上空手的,季胥也有备一些东郊灞桥买来的黄麻纸,但这纸粗糙,不防汁水,带了食箪的都不好用这个。

    “哪个让你们在路边卖的!”

    只见有皂服市吏来赶,好在她们也卖了这一份,田氏一面说些好话,一面驾车走了,吆喝着进了交门市。

    这处是长廊式的列隧,总的有四十重,隧道中罗肆成百上千。

    交门市的特色便是大食肆少,以市井小食居多,煎鱼切肝,韭卵炙豚,醴酒乳酪……

    那些坐拥大廛室,也就是库房的大贾们,多是山南海北贩卖货物的,他们货积如山,低买高卖,有六谷五蔬、金银铜器、绫罗布匹……

    这会刚好击鼓令市,渐渐的进来人,她们一家到了市内。

    只见那郑、钱两家,早都在那摊子附近,等着观望了。

    她们将这些双耳盘摆在案上,牌子立在摊前。

    郑家生意冷清,已经无望租赁这位置了,来这凑热闹的,问道:

    “这上头写的什么?”

    “卤食,我家是卖卤食的!”

    田氏道,不等细问,便卖力的吆喝起来,

    “卤食欸!卤猪耳猪肝猪蹄——鸭掌鸭头——走过路过,瞧一瞧看一看欸——

    价钱公道,滋味美妙,小孩吃了不哭不闹,大人吃了酒满杯,老人能不能吃?老人也能吃,吃了饭七斗!力大如牛!”

    说的一圈人都发笑,就是不买,也要站住听上一会。

    季胥趁着田氏说笑话似的吸引人的工夫,各取些卤食片成小份,用签子分给看客品尝。

    “你怎么给我们吃凉的呢?”

    钱姑也伸手得了片猪耳,故意唱反调。

    “这卤食本就是热制冷吃的,就是现卤上热的来,也是要晾凉了再改刀装盘。”季胥道。

    “哦,就和切肝似的!”

    人群中有百姓应和道,他们拿到这卤食,酱色红亮,送进嘴里嚼了。

    “嗯!味深入骨!”

    “不错不错!”

    “炮鸭煎鱼烂羊胃,炙兔鸡熬鼋鳖羹,什么新鲜的我没吃过。”

    一个须髯银白,手持折扇,身着半旧长袍的老叟从这处穿过,不以为意道。

    “是程公他老人家回来了。”

    这年过六旬的程公也是安陵邑人氏,曾为尚书令,因无心居官而主动退职,云游四海。

    “您老人家从云游齐鲁回来了?那地方风光可好?”

    这老叟虽为士大夫,却不讲究“千金之子不入市”,好在一些市井热闹之地游览,因此这附近百姓多有认识程公的,还能与他说几句话。

    “这程公云游各处,尝过千百种吃食,就是蒙上眼睛,也知道这菜里加了什么佐料。”

    “这卤食,您老人家在外地可有见过?”

    程公道:“虽未见过,却也能猜着了,不过是浸煮而来。”

    这程公的目不斜视,令大家议论纷纷,季胥听说了,主动道:

    “程公说的不错,可浸煮只是其一。”

    说的程公站住了,只听她道:

    “其二是独门卤汁,我这独门秘方的卤食中,有二十八味调料,程公来尝尝看,若能说全了,就当我将这方子当场公之于众。若不能说全了,也无妨,每说出一味,便给程公免费奉上一日的卤食,任由挑选。”

    这话一说,周围都沸腾了,越传越开,驻足的人也越发多。

    “季氏卤食开张第一日就要公布方子了!”

    “卤?什么新鲜制法,咱也去学学!”

    “快去看看!”

    程公倒觉有趣,点头说好,尝过季胥递的,捻须点头似有赞赏之意,说了两味:

    “盐、酱。”

    听的大家摊手,“说了白说嘛,盐酱乃百味之首,程公您这舌头细品品,可还有别的调料?”

    这卤食他们吃着滋味独特,自然都想窥得方子,自己也能卤了来卖。

    “是了,盐酱是有的。”季胥道。

    葱姜蒜子饴糖这些程公也都说了,不在话下。

    只见他渐次的尝了,开始说出些不寻常的调料:

    “茴香。

    丁香。

    桂皮。

    香叶。

    花椒。

    山奈。”

    每说一样,季胥点头了,人群里便拍手称好。

    “好!”

    “好!”

    听的稀罕不已,才知一些药用之物竟也能做香料,若非程公,他们哪能知道。

    田氏心急了,拉了季胥悄悄的道:

    “你这会子倒老实,认下做什么,他说对了你也摇头便是了,要真叫他说全了,那还了得。”

    其实这程公只要说了,甭管季胥认与否,有心信了程公的便会去试,她赌的就是程公不能将这二十八味说全,反聚了这些看客,赚足了人场与名气。

    “橘皮。”

    这味橘皮,程公是连尝了好几块猪耳才吃出来的。

    “橘皮?竟也能入味?”

    “十三味了!程公!这里头还有什么?”

    四周人心激动的道。

    凤、珠她们这些孩子,心都提到嗓子眼了,别说

    了,别说了……心里祈祷道。

    “橘皮说着了,程公先喝口水漱漱口,再尝尝这卤肝。”

    季胥倒是不慌不忙,还给人倒水切肝。

    程公细细嚼了,沉思半晌,摇头道:

    “是老身技拙了,这里头滋味交缠,倒说不上来是什么。”

    “您老能说上这些,已经让我一家心惊肉跳了,说好的,免费给您奉上十三日的卤食,您随意挑,我不收您的钱。”季胥笑道。

    程公倒不差买熟食的钱,好的就是这样品玩的意趣,捻须点头道:

    “好!好!我回去细尝了,定将你这二十八味品全了!”

    各挑了一些,摇扇去了。

    程公一走,看客们蜂拥而至来买,有觉着味好想吃的,有私心想尝出余下十几味的,自己取而代之的。

    季胥摊前一时车不得旋,人不得顾,后来还排上队了,队伍都到市门口了,出摊不到半日工夫,全卖光了。

    看的钱家姑媳后槽牙都要咬碎了,她们算了,季胥这车东西,少说也卖了二两银子,比她们卖肉酱挣得多,且她这还有许多没买着的。

    那些空手而返的说:

    “明日可还来?”

    “这摊子还没租定是你家的?”

    听季胥说要看三家的谁卖的多,才有定论,买家都希望她得胜,这附近的小贩,自是希望她这样抢生意的别来。

    季胥她们请点了钱,将数目报给监管的市吏,市吏也点了一遍。

    “怎么样?是我家卖的最多吧?”

    季凤心切的道,她前两日来看了,郑钱两家的生意皆不如自家的,因此心里很是盼着了。

    两个市吏互看了一眼,其中一个道:

    “是你家最多,不过,还有一家也相中这位置,明日要卖,你家居多还只是暂时的。”

    “谁家?先时也没说呀,还有哪家要卖?”田氏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