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姓们笑得不行,笑着笑着有些人又开始哭。

    哭完了又继续笑。

    一整个癫狂的精神状态。

    “第六位,唐朝柳风云。”

    柳风云同样对后世的新闻感兴趣。

    他要看那个什么沙漠锁边。

    周瑾玉一看,哈——这不就是最近的新闻吗?

    【我国最大的沙漠成功锁边!】

    百姓们:??

    沙漠?锁边?

    沙漠就是全都是沙子的地方吧,为什么要锁边,锁边是做什么的?

    了解沙漠的西边少数民族很是诧异,沙漠他们不说全部了解,至少了解一半。

    锁边?

    还是最大的沙漠,这简直是天方夜谭。

    帝王们:又看到后世强大的工程了。

    【沙漠的锁边合龙意味着环绕着沙漠边缘绵延三千多公里的绿色阻沙防护带完整闭合。】

    看着天幕上的沙漠,众人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后世人竟然把这么大的沙漠给围了起来!

    这,又是一项超级工程吧。

    可是把沙漠围起来做什么呢?

    不是浪费人力物力吗。

    【锁边成功牵制住了沙漠扩张的态势。】

    哦哦,原来是为了防止沙漠扩张!

    嬴政:后世竟然连沙漠都开始改造了,不知道下一步他们要改造什么?

    李斯很激动:他一个几千年前的人竟然能见证后世人的伟大工程,真是不枉此生。

    刘邦:“这工程是钱拿来做其他不是更好吗?”

    张良:“陛下,后世的人口越来越多,减少沙漠的面积和危害,就能使得人口的土地面积增大,这是利国利民的事情。”

    刘邦不吭声了,以后还是不要轻易开口的好,暴露了他的无知,太羞耻了。

    刘彻依旧无精打采。

    李世民不可思议地看着西域里的大沙漠,在后世就这么被驯服了?

    还治理了四十多年。

    还有各种治沙的方法,什么工程治沙,生物治沙,光伏治沙等方式,为了这个沙漠后世人付出了多少?

    两千多公里的阻沙防护带。

    他简直不敢想象。

    从高处看,仿佛是沙漠被打了上一块块的补丁。

    所有大臣都暗道这实在是了不起。

    赵匡胤看着天幕中巨大的沙漠觉得心酸,后世把这些荒凉的地方都种上树啊,草啊的东西,他们连这些地方都不放弃,可见后世的土地资源争夺的激烈。

    可怜他的燕云十六州啊——

    他在有生之年能看到收复的可能性吗?

    忽必烈突然觉得他入主中原是他做的最正确的一件事情。

    这么多的王朝,他也是连接文明不中断的那一个!

    看看,这不是加入了后世的史书上了吗?

    说明什么?

    说明他的大元也是后世认同的王朝,他的民族也是后世人的兄弟姐妹。

    后世人同样是他们大元的后世人!

    真好啊——

    朱元璋满脸惊奇:原来沙漠是要这样子治理的呀。

    真是长见识。

    不过中原地区没有这样子的沙漠,不然他也想试试。

    康熙看到视频的画面上飘出一句话:世界破破烂烂,华国缝缝补补。

    后世人热烈的爱国之心总是不经意地流露出来。

    他也想要这样的子民。

    第464章 朱门竹门

    “第七位,宋代王辟之。”

    早已致仕还乡的王辟之居住在河畔,日子过得悠闲漫长。

    闲暇之余喜欢写书,什么风土人情,世井趣闻都喜欢写下来,与朋友聚会后一同拿出来大家欣赏。

    天幕出现后更是令他大开眼界,有意思的事情太多了。

    如今抽到他,王辟之思考了一会说道:“自古以来民间就流传很多的故事,比如梁祝,不知道后世人是否还知 道?知道的话又是如何演绎出来的呢?”

    “当然知道,梁祝,白蛇传,孟姜女,牛郎织女这些都是我们现在传承下来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周瑾玉最喜 欢的就是老版的白蛇传,人美故事好看,最终重要的是里面的唱的曲儿那是真好听!

    “现在也有很多演绎的各种版本,有一版电影版的梁祝,你想看看吗?”

    “好,老夫想看看。”王辟之也听过梁祝的故事。

    百姓们有些人也想过梁祝,不知道的人听别人说了个大概也明白了。

    哦,这是个爱情的悲剧。

    后世人拍成电影肯定好看!

    祝家老爷一回来就要涂脂抹粉的形象让晋代的人心中一慌。

    这情节怎么看也不是想要夸他们的样子。

    而已嗜好五石散的晋朝众人看着天幕上的情节点头,没错!

    我们这时候男子就是要涂脂抹粉的,以白为美。

    但也有清醒的人冷冷一笑,就后世人那个德行,怎么可能是夸赞呢?

    指不定就是讽刺呢。

    还有那个小姐脚上绑住的绳子,不是反讽他把脑袋摘下来!

    明清二朝对小姐脚上绑的绳子太赞好评,看看,后世人还是知道老祖宗的规矩的。

    怎么现在后世的女子也不绑一绑?

    一个两个走得简直不成体统。

    有人不屑:“人家那是在讽刺呢,看不出来吗?”

    “就凭后世人那张嘴的犀利程度,但凡去超市买贵了菜都要发在网上说一说的状态,这能是夸奖?你们这是骗 自己呢——”

    那些称赞的人顿时不吭声了。

    心中却是恼怒的。

    百姓们不懂什么抹粉不抹粉的,但是祝英台去上学时,夫子根据她的回答来安排前后位置却是看懂了。

    “这夫子也是教圣人言的,怎么能势利得如此直白?”有人不明白:“怎么也要遮掩一下吧。”

    有读书人笑道:“有没有可能在那的时期,就这如此的明目张胆呢。”

    “看看梁山伯坐最后一排,说明什么?说明他是最穷的一个。”

    魏晋后面的帝王们看得有些不得劲,看着是说两人的感情故事,但是怎么就能明褒暗讽呢?

    虽然他们已经不是魏晋时期,可有些东西是一脉相承的。

    一些夫子看到这样子的情节很不满,认为后世歪曲了他们夫子。

    并不是每一个夫子都是这样的。

    后世人这是污蔑!

    许多人满含笑容地看着两人前期的互动。

    祝英台活泼灵动,梁山伯正直善良,一对欢喜冤家。

    但也有人叹气前面越是美好,后面越是悲伤吧。

    毕竟梁祝可不是什么大团圆的结局。

    可也有人认为后世和现在不一样,说不定梁祝最后能在一起呢。

    毕竟谁不喜欢花好月圆呢。

    电影中一旦夫子对祝英台有什么不满,祝英台的随从就会一直和夫子强调:我们公子坐的是两辆马车三匹马,夫子就会瞬间改口。

    何其讽刺的事情。

    一些妇人不赞同,一个女子穿成男装就不会被人看出女子身份?

    太可笑了。

    女子和男子本就完全不一样,怎么可能不看不出来?

    皮肤,喉结,声音,体态,行为举止都是不一样的。

    真不会被男人认出来,那这个女子也太像男人了。

    一些猥琐的男人嘿嘿笑着,觉得这样子颇有意趣。

    青楼的老鸨立即在这其中的找到了商机,让一些姑娘穿着男人的衣服扮成男子来服侍客人。

    有人一看这些乌烟瘴气的事情顿时火大,明明是个美好的爱情故事,却总有人将自己龌龊的心思来扭曲这些事情。

    于是联合了一些有名望的人给这些青楼楚馆施压,最后逼得他们不得不取消了这一规定。

    梁山伯带祝英台去见了一个和尚,说是他们以前的同学。

    和尚觉得祝英台面善,就问她可认识一户姓单的人家。

    “单?”有人立即想到了祝英台的母亲,她就姓单啊!

    而且在之前也曾经女扮男装在书院中上学!

    所以和尚曾经与她母亲是一对?

    和尚的一番话让张良皱眉:什么叫胡人霸占了北方,汉人被迫南渡过江逃难!

    这是什么时候的事情?

    也没有看见天幕讲过这一些时期的事情。

    最弱的王朝就是那个大宋的后期了。

    但是从和尚的口中,历史上明显还有一段汉人南渡的事情。

    得被打成什么样子才会纷纷逃亡南方?

    想必是一段惨烈的历史。

    “先做官的霸占这大官来做,排挤后过江的。士族要互相拉拢,所以 婚嫁讲究门当户对。朱门对朱门,竹门对竹门。”一些寒门学子念着天幕上的这段话,深感悲凉。

    这个时代,士族与寒门之间的沟壑犹如万丈深渊。

    所以,梁祝是不可能在一起的。

    他们注定是个悲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