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必烈的笑容一直都没有停过,心情极好的想着:也该举办举办我们的那达慕大会了。

    赵匡胤张口结舌,想狠狠地揪住那些嘻嘻哈哈的子孙后代问他们,忘记老祖宗的大宋怎么没了的吗?嗯?

    不指望你们给我打回来但也不能这样扎你祖宗的心啊!

    武将们无话可说,能说什么呢?他们现在打得你死我活的也不妨碍后世的子孙后代和蒙人一家亲啊。

    其他王朝被56个民族给惊呆了,后世连有多少个民族都弄得一清二楚吗,而是是什么政策能让这么多文化习俗不同的民族和谐相处?

    李世民感叹,后世朝廷了不起!

    真想知道具体是什么政策。

    放完草原那达慕,视频出现疯狂欢呼尖叫的人群。

    各朝代的君臣心中一惊,又咋了?

    只见人群围绕的中间二十多个人在踢球。

    李世民眼睛一亮:“蹴鞠!他们在踢蹴鞠!”

    周围立着巨大的文字:黔州村超,小点的牌子上写着什么什么村足球队。

    身着少数民族服装的女子笑靥如花,所有人都被赛场上的情况吸引着,时不时爆发出一阵阵的欢呼。

    刘邦很惊讶:“这竟然只是村子与村子之间的比赛?”

    张良回答:“很显然,是的。”

    “这人也太多了,后世人这么能生吗?只是几个村子而已!”

    嬴政是看出来了,反正后世的华国没战争了,人口自然就增长了。一天天的没事就开始琢磨着怎么玩得开心了。

    李世民看得起劲,吩咐众人也来几场蹴鞠过过瘾。

    李泰顿时乐得见牙不见眼,拉着李承乾就去挑选踢蹴鞠的小伙伴。

    黔州百姓看得比谁都乐呵,这就是他们后世的家乡啊!真好真好!

    其他朝代百姓真的超级羡慕后世人,不愁吃穿,还能随便到处玩,还举办各种活动。

    和其他的民族相处融洽,不会动不动就打打杀杀。

    真好啊……

    明清两朝距离后世较近,人们更加激动。

    有黔州的百姓还看到了自个村子的名字,更是举村欢庆。

    里正满面红光,恨不得跑到其他村子的里正面前炫耀:看!我们的村子哪怕在后世都还存在着呢!

    各朝远在偏僻山村的少数民族仰头看着天幕,看着那些穿着熟悉服装的人们和其他不同服装的人一起欢乐起舞,一起说说笑笑,眼前顿时湿润了。

    放完视频,时间也差不多了,周瑾玉礼貌地说再见,便关了互动的直播。

    但日常的直播还在继续。

    看看时间,已经晚上10点钟了。那母女三人还没回来,周瑾玉正要打电话孙曼婷就开门进来了:“小姨,你看看我们给你带什么回来了?”

    周瑾玉哼了一声:“还算有良心。”

    “来来来,你看看这个是京城的特产小吃:门钉肉饼!你尝尝,可好吃了。”

    门钉肉饼直径约五厘米,高约三厘米,外皮焦黄,口感酥脆,内部则是饱满的牛肉馅,周瑾玉咬了一口,有着牛肉的鲜和大葱的香,味道浓郁,非常诱人。

    “好吃!!”周瑾玉三下五除二就把全部的肉饼吃完了。

    “嘿嘿,小姨我们明天去哪里玩呀?”

    “先去颐和园再去国博,我们的时间都预约好了。”周瑾玉接过小瑜儿,抱着她逗了一会。

    三人说笑了一会就洗漱睡觉了,天幕暗了下来。

    百姓们依依不舍地也回家睡觉,心里期待着明天的京城游。

    第72章 颐和园

    一大早,几人悠闲地吃着早饭。

    避开了豆汁的话,京城其他的东西还是好吃的,豌豆黄口感细腻,味道香甜,是小瑜儿的最爱。

    孙曼婷喜欢驴打滚,吃完后不满足又打包带走一份。

    周瑾芳喜欢老京城炸酱面,好吃,顶饱!

    周瑾玉就不一样了,她主打一个雨露均沾,每一个都喜欢,从此她的美食后宫又增加了几位妃子。

    就是这几位妃子住的有点远,哎~~

    终是一场露水情缘……

    百姓们爱死了这种熙熙攘攘热热闹闹的早餐时间,话说很多住在乡村里的百姓都没见过如此多的人。

    明清两朝最高兴,虽然后世的京城大变样,但是他们依旧在里面看到了许多他们熟悉的建筑和场景。

    看,皇宫的角楼!这个角度和现在看到的一模一样!

    人们欢快的叽叽喳喳讨论,有个人却脸色大变。

    和珅看到了他极其眼熟的建筑,那不是他家吗!

    怎么叫恭王府?

    其他大臣也认出了和珅的私宅,不过不奇怪,后世连皇宫都是人人能去参观的了,和珅的自如也不例外。

    和珅纠结的是那个恭王府的牌匾,怎么不叫和府?

    恭王,是后面他的宅子给了这个叫恭王的人?

    康熙问身边的太监:“她们今天去哪?”

    “回皇上,她们今天去颐和园。”太监恭敬回答。

    “哦,想必是后面皇帝建的园子。”康熙点头,不知道是什么样的?

    乾隆……乾隆已经麻木了,爱看就看吧,反正也管不着。

    颙琰从堆积如山的奏折里抬起头:“她们今天要去哪里?”

    一旁服侍的太监急忙回答:“太子殿下,她们今天去颐和园。”

    “哦。”自己逛腻的地方,颙琰又低下了头。

    “颐和园?”朱元璋思索:“可是后面朝代建的皇家园林?”

    “应该是的,父皇。她们连皇宫都能去逛了,一个皇家园子也没什么了。”朱标回答。

    几人吃完饭就坐地铁去颐和园。

    早高峰的地铁那叫一个人挤人啊……

    基本就是通勤的上班族。

    现代人司空见惯的场景对各朝的君臣和百姓来说新鲜得不得了。

    君臣们感慨:后世人这么多,可见各种行业也是很发达,不说其他,光是军队就能招募到很多人。

    百姓们真恨不得一个个地去看他们去哪里,去做什么。

    不过后世人明明过得这么好,怎么一个两个耷拉着个脸?

    尤其是年轻人,那脸板的,跟别人欠他几千两银子似的。

    还有的眼下青黑,脸儿煞白,想是被吸干了啥一样……

    那些姑娘也是,两三个凑在一起嘀嘀咕咕。

    仔细一听:

    这个说:“狗比的通勤时间,每天都要在地铁上坐一个多小时才到公司。”

    那个说:“昨晚给客户改方案,改得我两眼发昏……万恶的甲方!”

    还有一个眼睛都睁不开,嘴里喃喃道:“到了叫我啊……”说完就睡了过去。

    旁边的疑似夫妻的人靠在一起说话。

    女的两眼无神:“我们啥时候才能在京城买房啊……”

    男的不吭声,半响才回答:“不要我们回老家吧,京城的房价实在太高了。一个首付的钱在我们老家都能买套很好的 全款房子了。”

    女的有点难过:“可是我好喜欢京城啊……如果能在这里住下,将来我们孩子就是京城人了。”

    “我妈他们一直叫我们回去呢,说回去就能买房结婚了。”

    女的闭上眼睛,没再说话。

    百姓们边听边分析。

    一个小时?就是半个时辰嘛,怎么半个时辰很久吗?

    在他们看来快得很!

    改方案是什么?是那个女子在做的工吧,听起来她做得很晚,不过有工作不就很好了吗,抱怨什么呀。

    京城的房价确实贵,不管在哪一朝,只要是都城,房价都不会低。

    而且后世的交通这么方便,回老家住也没什么呀。

    说话着就到了颐和园。

    来到颐和园正门,人群已经很多了。大家都在有秩序地排队进去。

    孙曼婷举着手机到处拍。

    现代人基本就是走马观花的看,来到这个地,留个影发在朋友圈就差不多了。

    但是以前的朝代看到的事情可就不一样了。

    康熙一眼就看到颐和园的牌匾上的九条金龙,清廷最高的形制。

    这个很正常,毕竟是皇家的御花园嘛。

    但是那个颐和园大字上方的印章就不正常了。

    “颐”字上方写的是“数点梅花天地心”,劝人勤学的,乍看没啥问题。

    但是第二个印章问题就大了!“和”字上方的印章是“慈禧太后御览之宝”,位于最中间额章的位置!

    而旁边的“光绪御笔之宝”则憋屈在放在旁边……

    这意味着什么不言而喻。

    康熙脸色沉下来,冷哼一声:“牝鸡司晨!”

    其他王朝也看出问题来了。

    朱元璋脸一扭,哼唧:“窝囊!”

    忽必烈也看出来了,这个慈禧是在明晃晃地宣示她和皇上之间的“君臣关系”呢!

    不得不说这个太后是有点心眼子的。